中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現狀和主要問題
重投入、輕產出。中央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研發經費投入的主力軍,但在成果產出方面還欠匹配。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企業累計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2萬億元,約占全國的1/4;擁有兩院院士241人,約占全國的1/7;國家重點實驗室91個,約占全國1/3,以萬分之二的企業數量貢獻了全國近1/3的研發經費,凸顯了中央企業創新投入主力軍的地位。但是,以研發投入強度為主的科技創新考核方式導致部分中央企業一味加大研發投入,甚至把無關費用納入研發支出,卻未形成與之相匹配的重大原創性成果,造成資源浪費,影響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因此,有必要將創新投入產出效率引入到企業創新能力評價中,引導中央企業形成良好的價值創造意識。
重專利、輕轉化。中央企業成為創新產權創造的主力軍,但科技成果質量、轉化率還有待提升。2020年,中央企業專利申請數23.47萬項,占全國工業國有企業的14.77%,中央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全國占比14.25%,“十三五”以來,中央企業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364項,占全國同類獲獎總數的38%。但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企業有效專利許可率僅6.5%,有效發明專利許可率僅8.6%。片面追求專利申請數量,忽視專利質量和轉化問題,不僅無法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反而會增加企業維護成本。因此,必須科學評估科技成果的真實效益,從推動企業經營發展層面衡量其價值,不以紙面論英雄。
重技術、輕管理。中央企業多個領域技術“硬實力”躋身世界一流,但在創新體制機制“軟實力”方面離世界一流仍有差距。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近年來中央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等多個戰略高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學技術“硬實力”,輕產學研合作、科研人員激勵、創新職能管理等“軟實力”的情況。例如,中央企業組建的創新聯盟對成員單位的約束力較弱,無法組織成員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穩定合作,在規劃產業共性技術發展、促成知識產權許可與轉讓等業務上也缺少突破。因此,必須推動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引導企業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建立中央企業研發投入產出效率評價體系
定分類,比得公平。不同類型中央企業研發活動存在顯著差別,開展研發效率評價時需要對中央企業進行合理分類。中央企業涉及石油石化、冶金、機械裝備制造、電網、通信等22個行業,劃分商業一類、商業二類、公益類等功能定位,包含高技術產業、中高技術產業、中低技術產業、低技術產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等技術類型,因此,應充分考慮不同類型中央企業的特點,保證同賽道比、同專業比,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推動中央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定指標,評得全面。參考生產經濟學研究思路,構建多投入多產出的評價指標體系。投入指標可以包括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勞動投入常用研發活動人員折合全時當量與科學家和工程師占比等代指人員數量和質量;資本投入常用研發經費支出資本存量、開展自主研發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存量等表示。技術知識產出常用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授權數,發布國際、國家、行業標準數等表示;經濟效益產出常用技術市場成交額、新產品銷售收入等表示;社會效益用承擔國家科技戰略的情況來反映,比如重大攻關任務完成情況、戰新和未來產業布局等。
另外可以增加創新體制機制系數,來反映評價對象在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和激勵等方面的情況。
定方法,算得科學。在創新投入產出效率測算方面,主流方法包括加權平均法、數據包絡法和隨機前沿法,不同方法各有優劣。數據包絡法和隨機前沿法測度研發效率的原理相近,都是通過樣本數據擬合生產前沿面,樣本企業實際投入產出水平與生產前沿面之間的距離表示樣本企業生產效率高低,但需要搭建數學模型,測算過程比較復雜,不夠直觀。加權平均法操作簡單直觀,便于理解,但主觀性較強。中央企業效率的測算可以綜合各種方法結果,保證操作的便捷性和結果的客觀性。
定應用,管得到位。中央企業研發投入產出效率評價可以按照“輔助評價—試點考核—全面推廣”的步驟推進。研發投入產出效率可先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科技創新成果獎勵加分”等相關指標結合使用,輔助評價中央企業年度經營業績;再選擇航空航天、機械裝備制造等創新水平較高的代表性行業中央企業,開展試點考核,不斷總結經驗;待條件成熟,最終全面應用于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評價考核,系統提升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助推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作者:楊麗 (南網能源院) 黃鯤 (南方電網公司科技創新部) 夏谷林 王奇 陳偉 (南網超高壓公司)